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奇葩博物馆背后的权力魅影

发表于2013-07-18

近日,作家马伯庸发博文称位于河北冀州市的冀宝斋博物馆收藏大量山寨藏品,惊呆了众多网友,“奇葩”名声不胫而走。7月13日,记者来到这家博物馆,售票人员称正常运营,该馆总顾问魏英俊告诉记者,“我们的手续都齐全,哪能说关就关?”而第二天,冀州市冀宝斋博物馆问题联合调查组发布消息称,要求“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撤销其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7月15日《北京晚报》)


冀宝斋话题的沸沸扬扬有好一阵时间了,其间民间话语、话语、官方话语交替上场,各方话语论辩博弈的暂时结果是:“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撤销其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就像雷峰塔的倒掉一样,“冀宝斋博物馆”的闭馆也应该预示着某种权力和文化的纠结关系。而在此之前,以文化载体姿态出现的冀宝斋的背后,权力的魅影如影随形。


冀宝斋是由谁建起来的?冀州市二铺村村长王宝泉,在媒体把目光聚焦到冀宝斋之前,我们恐怕不知道王宝泉差不多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村党支部书记,已经在位43年了,正如他的绰号“司令”所表明的,这是一位农村宗法权力和政府权力高度统一集中的人物,所以有了“古董商卖古董时,王宗泉以村委会名义"打白条",馆内人员拿白条去村委会领钱,再转交给文物商”的怪象,白条可以兑现现金,兑现的是失范的权力,至于古董是真是假,在权力的庇护下,可以自由轮转。冀宝斋从建馆以来虽然一直都饱受争议,至今岿然不动,若不是此次新媒体力量的“乱棒加身”,冀宝斋所寓意的权力话语还将继续逆流而上。


冀宝斋显然得到了权力的层层庇护,因为这种不管青红皂白的山寨文化产业契合了权力的需求文化GDP,对上层权力的谄媚(上级领导频频来馆里参观就是明证)。河北省少先队实践基地(2010年7月)”、“衡水爱国主义基地(2011年9月)”、“省级科普基地(2012年12月)”、“国家3A景区”这些金字招牌的背后需要多少权力的“保驾护航”啊。冀宝斋空有博物馆之名,却无博物馆之实,屡屡得省字号、国字号认证的青睐,而最有发言权的考古部门屡屡“被失声”,权力对文化的僭越令人触目惊心


冀宝斋的背后隐藏着现行的话语症候,在权力话语面前,文化话语要么被“失声”,要么被弄的“面目全非”,于是有了考古部门的“失位”,于是有了三英战赵云的葵口盘和无数大玩穿越的假古董堂而皇之的进了挂有“省级科普基地”的博物馆的殿堂。


如今,“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可不可以看作一次“权力归位”,或者说权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权力在制度和规则内运行,权力给文化应有的空间,不要再出现权力话语对文化话语的“屏蔽”,否则,类似“奇葩”博物馆的闹剧还会成批上演。


文(程振伟)

发表于2013-07-18

奇葩年年有 今年多

发表于2013-07-18

真的是山寨的吗

发表于2013-07-18

穿越博物馆

发表于2013-07-18

文化行业也被权力侵蚀了

发表于2013-07-18


发表于2013-07-18

汗颜

发表于2013-07-18

奇葩

发表于2013-07-18

山寨的 一直没人看出来吗

发表于2013-07-18

在权力话语面前,文化话语要么被“失声”,要么被弄的“面目全非”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